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古称西平郡、青唐城。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通、医疗中心。西宁总面积7660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76.5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下辖五区、二县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青藏高原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也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市区生态良好、环境宜人,空气质量连续五年位居西北省会前列,有“中国夏都”之称。自199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内陆开放城市后,对外连接通道不断拓宽,西宁机场国内、国际航线持续增加;青藏铁路、兰新高铁通车运行,西成铁路已开工建设;国家重点公路网中多条国道、高速公路在西宁交汇;连接东西、通达南北的立体交通网络使西宁成为西部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西汉时设军事和邮传据点西平亭,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1949年,成立市人民政府,为青海省辖市。1950年,西宁市为青海省人民政府驻地。 2018年12月21日,西宁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西宁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有升麻、防风、羌活、大黄、赤芍、党参等。野生动物中有20多种属珍稀动物,其中包括棕熊、岩羊、白唇鹿、马鹿、鹿、原羚、蓝马鸡等。水资源相对贫乏,湟水河横穿西宁市区,全年水资源量131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12.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94亿立方米,重复量s3亿立方米。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市发现各类矿产46种,其中能源类矿产有煤炭1种;金属矿产有铁、钛、铜、铅、锌、镍、钨、岩金、砂金等10余种;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石灰岩、电石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金用白云岩、炼镁用白云岩石膏、钙芒硝、软质高岭土、耐火黏土(陶瓷土)镁质黏土、水泥用黏土、水泥用泥岩、水泥用黄土、砖瓦黏土、萤石、彩石、饰面用花岗岩、建筑石料花岗岩、玄武岩、磷(磷块岩)长石、建筑砂石、黄铁矿、滑石、蛇纹岩、白母、透辉石、泥炭、石墨、粉石英、菱镁矿等32种;水汽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地下热水等3种。其中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矿种有石灰岩、石英岩、黏土(水泥配料用黏土、砖瓦用黏土),具有资源优势和潜在开发优势的矿产有白云岩、石膏、铸石用玄武岩、矿泉水、地热,短缺的矿种有煤、铝土矿、铜、铅、锌等矿产。截至2018年底,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矿产地202处。其中大型18处、中型28处、小型32处、矿点109处矿化点15处,大、中型矿床占矿产地总数的227%。旅游资源较多。全市有32个A级景区(点),其中5A级景区(点)1个、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点)21个。
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8.50 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88.03 万亩,下降 0.45%;油料播种面积 48.97 万亩,增长 2.52%;蔬菜播种面积 26.95 万亩,下降 3.13%;中草药材播种面积 5.99万亩,增长 13.85%;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 18.48 万亩,增长 8.27%;油料、蚕豆、马铃薯、蔬菜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109.60 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 58.14%。 全年生猪出栏 21.08 万头,下降 19.26%;牛出栏 27.33 万头, 增长 56.35%;羊出栏 66.11 万只,下降 3.78%;肉用家禽出栏78.46 万只,下降 37.82%。肉产量 5.96 万吨,增长 10.39%;禽蛋产量 0.78 万吨,下降 2.64%;奶类产量 12.02 万吨,增长 0.23%。 全年完成造林合格面积 16836 公顷;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973 公顷;零星植树 503 万株;木材采伐运量 44 立方米。全市917 个行政村全部通公路、通电话、通自来水、宽带;72.52%的村通有线电视。
工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 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6.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48.2%;重工业增加值下降 1.6%。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 6.3%;国有企业增长 2.9%;外商及港澳台增长 20.1%; 股份合作企业下降 13.7%;集体企业增长 9.2%;其他经济类型增长 126.7%。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 3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24.6%,比重较 2018 年提高 4.4 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 18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14.0%,比重提高 8.6 个百分点。 全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 10.0%,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 54.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0.0%。截至 2019 年底,全市 256 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99.23 亿元,增长 7.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亏损 22.74 亿元,亏损企业 110 户,亏损面 42.9%。
旅游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60.65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1%、旅游总收入312.43亿元,较上年增长24.5%;接待国内游客2456.84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1%;国内旅游收入310.80亿元,较上年增长24.8%;旅游外汇收2460.77万美元,较上年下降12.9%。
卫生
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计生卫生机构 1927 所,其中,医院 77所;卫生技术人员 28250 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9836 人;注册护士 12841 人;卫生机构床位数 22094 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 4.12 人。
交通
公路交通方面以西宁为中心辐射青海省的交通网络已形成。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5317千米,其中农村公路4296千米,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千米68.52千米,每万人22.42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全市国道710千米,省道311千米,县道1165千米,乡道1098千米,专用道74千米,村道1959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全市高速公路152千米,一级公路237千米,二级公路410千米,三级公路513千米,四级公路3185千米,等级公路820千米;按路面类型划分全市高级路面4209千米(其中沥青混凝路面1196千米,水泥混凝土路面3013千米),次高级路面396千米,未铺装路面71千米。全市50个乡镇、12个涉农街道办事处、930个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100%。公共交通方面,至2018年底,全市有西宁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家公交企业,93条公交线路,1767辆公交车,线路总长度1355千米,公交线路500米站点覆盖率100%;万人公交车保有量17.2标台,绿色公交车辆比例100%;公交运营里程平均每月达710万千米,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64.1%。全市(含三县)开通18条城乡公交专线、65条县乡公交专线、69条农村客运班线,全市100%的乡镇、95.37%的建制村通达客车。铁路交通方面,至2018年底,青藏集团公司管辖兰青、青藏、拉日、敦格、兰新客专5条干线,宁大、茶卡、双湟3条支线,控股管理哈尔盖至木里合资铁路,跨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管辖铁路线路里程3091.376千米,其中,营业里程3035千米;双线、电气化里程1160千米;双线地段2168.43千米;线路延展长度4941.118千米,其中正线无缝线路延展长4114.144千米;桥梁1520座370699延长米,隧道123座294037延长米,涵渠5252座107066延长米。管辖车站142个(含2个线路所、2个辅助所),其中一等站3个等站9个、三等站16个。配属机车328台,配属客车981辆,配属CRH5G防风沙型高寒动车5组。信号设备连锁车站(场)154个信号设备换算道岔53970.940组,通信设备换算皮长米182723.84千米。年末,运输业固定资产原值95637亿元。航空交通方面,西宁曹家堡机场是青海省唯一的二级机场,也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空中交通枢纽,开通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数十个大中城市的航班。2018年,西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达633.96万人次,公司整体突破700万人次,达714.88万人次,西宁机场有航线108条。光缆方面,拥有“兰西一拉”(兰州一西宁一拉萨)通讯光缆工程。
中央政府及部委
青海省政府及市州
市级机构、垂直管理机构
区(市)县
其他网站